1-2   物理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
X射線
真空技術電晶體、 半導體光電雷射光光纖超導體、量子電腦核能發電

      回目錄     回首頁  

( semiconductor)

半導體是導電能力介於金屬導體和絕緣體間的一種材料,常見者如矽、鍺、
砷化鎵等晶體。在這些晶體內加入微量的雜質原子,可以大幅地改變它們的導電能力。利用半導體材料,可製成二極體和電晶體等。

二極體具有把交流電改為直流電的整流能力。電晶體則具有放大交流電訊號的能力。由於二極體和電晶體的體積非常小,使電子產品的微型化成為可能。

電晶體自1947年發明後,造成電子工業的革命。1958年後,又發展出積體電路的技術,即在邊長數毫米,其薄如紙的小晶片(chip)上,按照預先設計好的電路,一層一層地長出所需的電晶體、二極體、電阻、電容等電子零件。

晶片上蝕刻的寬度可小於一微米(一微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公尺)。電子零件之間的接線是利用蒸鍍的技術,直接將金屬導線鍍在所需要的位置上。利用這種技術可以在一個小晶片內容納有上百萬個電晶體,並且可以進行大量生產,而使得成本大為降低。

如圖所示,在一塊大面積的晶圓(wafer)上,同時製成許多結構和性能完全相同的小晶片。每一個小晶片,實際上就是一個完整的電路,稱為積體電路(integratedcircuit,簡稱為IC)。

(a)  積體電路可進行大量生產,在大晶圓上的所有小晶片都是同時製出,結構和性能完全相同。

(b) 將晶圓切割後的小晶片,邊長大小僅數毫米。

(c) 小晶片放大三千倍後的一小部分電路

(d) 裝上接腳和外殼後的積體電路外形。

    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若以具有同樣性能的現代積體電路,和1950年代的電晶體電路,以及1940年代真空管電路的大小比較,積體電路比起前兩者,不但體積小得多,耗電量非常低,而且性能遠為穩定可靠。由於可進行大量生產,因此成本也大為下降。

積體電路的發明,使得電子產品走向「輕、薄、短、小」的趨勢。現今我們日常使用的桌上型個人電腦,如果改用四十年代時的電子真空管來製造,則其體積需要占用一整個房間,而且所需消耗的電力更是可觀。

半導體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,處處可見,舉凡數字型手錶、掌上型計算機、電話、收音機、電視、電腦等,都是由半導體元件所製成。由於積體電路的體積小、耗電量低、性能可靠的特點,使科學家得以在空間嚴格受限的人造衛星或太空船,裝上能執行多項任務的複雜電子系統。在軍事方面,飛彈也是由於應用了積體電路,才能具有精確可靠的導向能力,而使它成為現代戰爭中最有力的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