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1 物理學簡史------中國之科學
西方現代科學:力學(伽利略、克卜勒、牛頓)
:光學(牛頓、海更士、楊格)
:熱學(湯普生、焦耳、卡諾)
:電磁學(、、、、馬克士威)
:近代物理:量子論、相對論、
原子結構的認識、量子力學
基本粒子
宇宙的形成學說
近代物理學的發展
中國之科學:
比牛頓早約2000年在公元前第四世紀時,中國思想家墨子就已經提出了物理上的第一運動定律,據墨經中的記載譯成白話文為「運動的停止是外力造成的‥….如果沒有外力,運動就永遠不會停止。這個道理是很真實的,正如牛就是牛,而不是馬。,(止,以久也。.…‥無久之不止,當牛非馬。)此外墨子也提出秤的力矩原理、幾何光學上有關凸、凹鏡影像的研究。以上這一個例子告訴我們,中國人在科學上的許多發明與發現都較西方早很多,可是現今科學上的重要定理定律,卻甚少是中國人所提出,這是什麼原因呢?
根據現代英國學者李約瑟(JosephNeedham)等人的研究探討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有下列兩點:
(1)忽略基礎科學的研究,過度注重實用性的發展,加上文字的限制,對抽象問題之思索、表達及推演均比較困難,興趣難以提昇,也就難以發揚光大;
(2)科舉制度的影響,科學技術被視為「雕蟲小技」,所以科學工作者得不到良好的待遇,更得不到高的社曾地位,在師徒相傳、祖傳秘方等單線流傳方式下,造成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發明及發展的不連續性,往往造成傳承中斷,形成「絕學」。
例如三國時代的馬鈞自行發明一種「指南車」,僅數十年後後秦的令狐生、北魏的郭明善等人居然無法找到製作「指南車」的方法與技術面失傳;又如漢朝的張衡所發明的「候風地動儀」,至今只留下一個名詞而已。(指南車,它係利用機械傳動方式使指標恆維持固定指向。)
因此,很顯然傳統的中國社會,不是一個孕育現代科學的良好環境。所以在十八世紀中葉,西方工業革命以前雖然中國科技超越西方很多,後來卻在西方進步中國倒退的狀況下,變成反向差距且越來越大。
一直到1842年鴉片戰爭後,中國人才開始警覺「船堅砲利」的威脅,於是開始尋求中國「科學的革命」,由於近代的中國人沒有重要的發明,所以模仿與學習西方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