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1  物理學簡史------中國之科學
     
西方現代科學:力學(伽利略、克卜勒、牛頓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光學(牛頓、海更士、楊格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熱學(湯普生、焦耳、卡諾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電磁學(、、、、馬克士威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近代物理:量子論、相對論、 原子結構的認識、量子力學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基本粒子       宇宙的形成學說        近代物理學的發展

回目錄     回首頁  

基本粒子(elementary particle)

在量子論和相對論的基礎上,1926年,發展出量子力學,專用於探討微小粒子,如電子、原子等的運動行為,即所謂物質的微觀世界。

緊接著三十年代之後,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的指引下,又發現一些質量介於質子和電子之間的粒子(稱為介子,meson)。這使得質子和中子是最基本粒子的說法產生疑問。

1963年,美國人蓋爾曼(MurrayGell-Mann1929-)提出夸克(quark)理論,認為質子或中子等類的粒子是由三個夸克所組成。

夸克的種類共有六種,皆已一一在實驗中被證實存在,但是單獨的夸克卻一直未發現能自由存在。目前我們對物質組成的理解是:一般物質是由原子組成,而原子是由電子和夸克兩類的基本粒子所構成。

各位若想進一步瞭解,有個網站很棒。
粒子冒險奇境   http://www.phy.ntnu.edu.tw/demolab/particleadventure/frameles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