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目錄     回首頁

7-2-3  游離輻射安全

核能不只用於發電,也應用於農業、材料、和醫學等方面。使用核能時必須注意輻射安全。核分裂所放射出來的輻射線會對人體組織造成直接的傷害。

依照輻射線性質、照射部位及照射累積之劑量,可能出現輻射灼傷噁心、嘔吐、毛髮脫落甚或死亡等現象。人體長年累積大量輻射劑量後會有癌症、白血病(又稱血癌)或眼睛白內障等後遺症。這些後遺症也會遺傳給後代,對人類之危害可說是深而遠。

游離輻射
一般伴隨核反應的輻射有:α-射線(原子核的粒子流)、β-射線(正電子或負電子的粒子流)、γ-射線(高能量的電磁輻射)、以及中子。這些輻射連同X光都可使原子核外的電子游離,因此稱為游離輻射。游離輻射照射人體或其他生物體時,會破壞體內的細胞,造成傷害。

三種輻射線中,α粒子穿透力最弱,不能貫穿皮膚外層。β粒子穿透力稍強,能穿透皮膚而被表層組織所吸收,只要用壓克力板或鋁板即可對人體產生防護作用。γ射線穿透力很強,能夠深入人體內部,是輻射線傷害的主要來源,要用厚鉛板或混凝土才能有效提供防護作用。

這些對人體有害的輻射反而可用於治療癌症。身體各部分的細胞對於較小劑量的輻射傷害,具有自行修復的能力,但不同組織的細胞有不同的忍受力。

表示人體所受的輻射劑量的國際單位稱為西弗(Sv),常用單位為毫西弗。 

背景輻射
我們生活環境中有很多無法避免的游離輻射源,如宇宙射線、放射性礦物、大氣中的氡、人體內之鉀40及電視螢光屏之X射線等,稱為背景輻射。這些背景輻射劑量通常都不大,只要保持適當距離即可,對於一些人為的強輻射源則需要格外小心防護。

學校教學用或實驗用之放射源強度雖然比較弱,但由於輻射劑量之吸收會累積,所以也應該儲藏在小鉛室內比較好,取用時應該要用鑷子,並盡量遠離人體,尤其是眼睛,以確保安全。

 

工業或科學研究所用較強的放射源儲藏時除鉛室壁厚度應加厚些外,其四周應再圍上混凝土牆。移動或使用這些強放射源時必須用機械手臂代替人手,切勿在防護措施外面進行操作。此外所有放射源也都要貼上輻射標記,以資識別。

原委會
我國在行政院內設有原子能管理委員會(簡稱原委會),專門管理及監督各種輻射安全問題。核電廠、原子反應爐、工業用或學術研究用的核廢料及輻射污染物之運送、儲藏、排放都應該有一定的安全標準。輻射能雖然危險,但並不是無法防止,所以若原委會或使用者都能夠依照安全標準確實執行,我們也就比較不會擔心與核電廠比鄰而居、住在輻射屋內、吃到秘雕魚等問題了。